查看原文
其他

课例 | 吴燕蔓 - 第八届“外教社杯”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 二等奖

蔡雷英语 2020-11-17

英语课例

▲  吴燕蔓老师生活剪影

“蔡雷英语”经外语教学网授权定期转载和推送历届比赛精选视频和讲解,领略往届优秀教师的教学风采,供大家学习研讨使用。今天推送的是第八届“外教社杯”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二等奖,来自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的 吴燕蔓老师的作品。


吴燕蔓,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英语系教师,主要担任综合英语、少儿英语教学法等教学工作。2017年获第八届“外教社杯”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。 

参赛感言

越努力,越幸运!更幸运的是有一个专业、有爱、给力的团队与你一起并肩前行!

比赛心得

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,或许我是所有参赛选手中唯一没有省赛经验的老师。直到颁奖典礼的那天下午,我才知道“外教社杯”全国外语教学大赛是我国规模最大、层次最高、影响最广的外语教学专项比赛,才知道其他28位选手都是过五关斩六将选出来的最优秀的代表,甚至有的选手曾在几年前就已经来到过这个决赛的舞台。我是2017年11月14日上午突然接到参赛通知的,连参赛文章都是电脑直接选派的。我是幸运的,因为可以直接“晋级”全国决赛,但同时也因为没有经验、没有充分准备而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。


虽然只有短短十天的备赛时间,但回首备赛时光,仍感慨万千。如果不是这么一个有实力又温暖的团队,我不可能顺利地走进全国决赛。这个过程是真正的磨砺:从分析文章、收集资料、设计教案、制作课件、剪辑视频到课堂教学演练,上完一遍,大改一次,再上,再改,又再上,又再改。这堂课,毫无疑问是集体智慧的结晶,我只是有幸把它呈现了出来。在磨课的过程中,我们探讨教学理念、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。为了整堂课的连贯性和逻辑性,我把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,课堂用语尽量简洁明了,不多说一句废话,更不能说错任何一句指令。


全国决赛的第一天,我有幸到现场观摩学习,结果发现现场学生与之前预想的上外学生有很大差别,在课堂上与教师的配合度不高。事实上,我的课堂上没有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,全是非英语专业的大三学生。基于其他选手的经验,课堂上学生自愿举手交流的可能性很小,所以比赛时,我拿着麦克风走到学生面前邀请他们发言,这样一来,她们便只能开口了。此外,仔细听评委的提问非常重要。为保证公平,评委提问基本会延续一个模式直至比赛结束。王海啸教授的英语非常好听,提问的质量也非常高。第一天比赛结束后回到宾馆,我们曾模拟评委提问,以做到心中有数。


能以全国决赛第四名的成绩进入总决赛是我意料之外的,在这之前我从没练习过说课。因为没有省赛经历,备赛时间只有十天,所以完全没有时间与精力进行说课练习。直至参赛前一天晚上,我才匆忙在网上观看了第五届获奖选手的说课视频,才粗略知道说课该分为几个部分。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,即使从教多年,但说课和平时授课却不是同一回事。后来在台下听其他选手的说课,发现几乎所有选手都有既定模板,只需往模板中套入相关内容即可。至少听起来非常流利,也有一定的理论支撑,而我几乎是一塌糊涂。后来想想,能说完十分钟,也算不容易了。没有付出,当然就没有回报,毫无悬念,我的说课是垫底的。我心中难免觉得遗憾,原本可以更好。除了没有准备,更重要的还是自身综合素质有待提高,尤其是英语文学素养方面。


参加比赛虽不能使人脱胎换骨,但确实能使人成长。认识自身不足,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,才能让学生遇见更好的老师。

    授课视频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&vid=j0724td3jc2

 贺雪娟教授点评 

吴燕蔓老师授课的课文是 “Ice road truckers”。针对这一主题,吴老师设计了三个学时的学习,本堂课主要用于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,掌握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词汇,并试图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讨论,帮助高职学生建立未来职业选择的正确态度。应该说,吴老师的教学目标明确,教学重、难点清晰,讲解轻松流畅,教态自然大方,语速适中,展现了良好的职业素养。


在教学流程的设计方面,吴老师的授课环环相扣,主要涵盖六大流程: Step 1: Warm-up;Step 2: Pre-reading activities;Step 3: Reading comprehension(fast reading for the main idea);Step 4: Reading comprehension (reading for the details); Step 5: Thinking more(What kind of job will you choose in the future?);Step 6: Assignments。简单的热身问题后,吴老师导入了一个生动的教学视频,通过直观视觉冲击,让学生迅速了解了 ice road truckers 的职业,并通过答案的串联,引导学生简单描述该职业,很有效率。课文讲解部分,吴老师主要采用了寻找各段主题句和关键信息点── required personalities和possible dangers──的方法,帮助学生建构课文大意,并针对高职教学以职业为导向的原则,和学生探讨了未来职业选择的要素:高薪高压力还是低薪低压力、个性特点等。整个课堂气氛活跃,师生互动形式多样,小组合作、启发性思考都很精彩。此外,本堂课还为后两次课的展开布置了两个有针对性的作业,一是找出文章中较难的句子与表达,二是作文“我对未来职业的选择”,有效完成了课堂内容的衔接。


不足与建议: 


1、教学目标的第二点,教师设定为帮助学生掌握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词汇及表达,但在细节阅读部分,教师仅仅强调了寻找两个关键信息点,完全忽略了对文本语言知识点,尤其是一些难词及表达的讲解。语言知识是语言教学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部分,没有对基础知识的理解,高职学生很难真正理解文章大意。专家提问时也涉及对句子及重点表达的理解,因为参赛教师不能在授课比赛中忽略语言点的讲解,而只是把所有的语言点讲解都放到“下一节课”上进行。 


2、第五部分讨论的题目设计得有点大而泛。学生的职业选择是宏大的命题,涉及的要素很多,不会只包括课文中所提到的个性特点、薪水及压力三个要素,如果设计一个小小的辩论,谈一谈“你会选择高薪、高压力还是低薪、低压力的工作?为什么?”可能更合理。

    说课视频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&vid=n07243y5xsc邵红万教授点评 

吴燕蔓老师说课思路清晰、过程完整。说课选文的标题为 “The real cost of travel”。说课分为 text analysis和teaching plan两部分。课文分析围绕大众游对海洋和山脉等造成污染以及 ecotourism是解决污染的最佳途径。教案包含 lead-in、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、discussion和assignments四个部分。吴老师仍借助问题层层推进教学。然而,说课套用了授课框架,过于程式化,学生往往易产生厌烦情绪。其次,未明确教学对象,教学目标及教学重、难点的确立也就失去了依据,缺乏针对性。第三,未能紧密结合选文,而是较多使用笼统的元话语,且语言的流畅度和准确性。有待提高。第四,忽视对诸如 upwards of等语言难点以及 Patagonia, Mediterranean, Gibraltar等地名的解释。殊不知,语言知识最具迁移性。高职生词汇能力普遍较弱,应利用一切学习机会丰富他们的词汇量。


在回答问题环节,对第一个问题吴老师由于紧张而未能准确理解评委提问的意图,未加思考,急于回答,结果答非所问,最后在评委老师的耐心引导下,基本答到要点。第二个问题涉及教学设计如何付诸实践,吴老师准确理解了评委提问的意图以及问题要点,回答较为到位,表述基本准确。

推荐阅读

更多信息,点击“阅读原文”体验号内搜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